酱酒国标凸显“产区”特色

发布时间 2014-01-16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蔡世荣   
 
  近年来,酱香型白酒在高端市场表现非常突出,呈现出小品类、大产值的鲜明特点,而《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出台必将进一步强化酱酒品质基础,凸显其工艺复杂性、环境特殊性所赋予的稀缺价值,并最终体现出酱香型白酒更加强大的整体竞争力。

  《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其颁布之初便因浓重的贵州地方色彩引起争论。有不少企业认为,酱酒国标更多参考了贵州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质量和工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艺编制,是受到了茅台的影响。但我们若从酱香型白酒的历史、产量、工艺等酿造条件方面来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甚至体现出中国白酒行业正呈现出强大的“产区效应”——依托于传统的核心酿酒区域,通过研究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传统工艺,发掘其酿酒文化,将之融入到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区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之间互为促进,更能广泛带动其他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发展壮大。

     也有人认为,因为此标准主要参考的是贵州酱香型白酒生产质量和工艺编制,进而国家标准也难逃茅台标准的因子,从而会向茅台和贵州产白酒有所倾斜。

  对此,贵州省茅台镇远明酿酒厂席玉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以茅台镇为核心的酱香型白酒产品,由于得到市场的一致青睐,其价值扶摇直上,酱酒国标出台将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针对目前白酒国际化趋势,白酒行业应该逐步形成‘香型+产区’的复合式质量理念。”

     “其实,在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心目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产区概念,这不仅仅是以茅台酒作为中国酱酒最高形象的代言,更源于茅台镇特有的酿造环境优势,保障了酱酒品质的高贵血统,以高标准要求生产是提升企业的一次发展。换言之,产区概念已进入人的潜意识中,也进一步凸显了酱香型白酒受限于工艺和环境的独特属性,成为其品牌提升的有利基础。”席玉如是说。

     左右脑策略咨询机构总经理权图认为,目前,国内近90%的酱酒企业都分布在贵州,“贵州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国内一线酱酒的大型企业数量有限,目前主要为茅台和郎酒两家,而郎酒的工艺特征和茅台基本相似,两家主流企业的生产和工艺也成了中国酱酒生产和工艺的标准。茅台的工艺要求纯粮固态、不添加外来物质,“这对酱酒的发展是有利条件,从标准上就给酱香型白酒一个很高的门槛。”

     而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也向《华夏酒报》记者坦承,此次酱酒国标的颁布确实让贵州省内的酱酒企业,特别是茅台镇7.5平方公里核心产区内的酱酒企业很受益。“这部分企业更应该严格秉承工艺技术,酿制更具品质优势和特点的酱香型白酒,产区效应并不仅仅是一张名片,而是对区域内企业的激励和鞭策。”

     张春新向《华夏酒报》记者具体分析说,在地理位置上身处核心产区之内只是一个基础条件,真正的产区质量优势更应该通过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化体系来实现。“以核心产区为带动,其他产区的酱酒企业也可以更具针对性地打造品质风格特征,这对中国酱酒整体提升大有裨益。”

[ 点击数:]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 白酒业开始探索“产区”模式 2014-01-16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贵州仁怀宏盛酒业有限公司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观音寺社区  招商合作
    联系电话:4008-010-530  技术支持:湖大创星网络  湖南亚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